改革開放以來,在歷屆修武縣委、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全縣上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,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之路,群策群力求突破,攜手共進謀發展,強力推進小康社會建設,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取得了全面進步,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,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、繁榮昌盛、祥和文明的景象。先后獲得了千年古縣、全國旅游強縣、國家園林縣城、中國最美小城、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、國家衛生縣城、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、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縣、全國綠化模范縣等榮譽稱號。
春賞山花,夏看山水,秋觀紅葉,冬覽冰掛, 這是對修武云臺山的贊美和描述。修武縣自然景觀和人文旅游資源豐富,發展旅游業條件得天獨厚。改革開放以來,特別是近年來,修武縣委、縣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“旅游興縣”發展戰略,把發展旅游業作為興縣富民和全縣經濟工作的重頭戲,傾全縣之力做強做大做精旅游產業。目前,云臺山景區已成為集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、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、國家自然遺產、國家森林公園、國家水利風景區、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、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、國家級生態教育示范基地、全國生態旅游景區10個國家級品牌于一身的全國知名景區,創造了令人矚目的“云臺現象”。近年來,修武縣開啟全域旅游新模式,云臺山文化旅游學院、云臺古鎮、岸上小鎮等一批大個頭文旅項目建成投運,云溪夜游、云臺山攀巖等“云系列”轉型項目精彩紛呈,云臺山音樂節、漢服花朝節等爆款消費品牌陸續推出,云臺山榮獲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榮譽。建成民宿集群6個、精品民宿104家,“云上院子”被評為全國首批甲級旅游民宿,岸上小鎮被評為第一批國家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,大南坡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,修武縣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榮獲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。
上世紀80年代,小造紙、小煤炭、小水泥、小煉鐵、小磚瓦窯等“五小企業”是修武縣的主要經濟支柱。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,近年來,修武縣委、縣政府把發展綠色經濟和新型工業作為強縣富民的重大舉措,把打造“工業強縣”作為第一戰略支撐,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信心,舉全縣之力推動工業振興。修武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,規劃面積25.23平方公里。多年來,縣經開區堅持走“科技含量高、經濟效益好、資源消耗低、環境污染少”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,先后獲“河南省投資者滿意的產業集聚區”“河南省最具投資法治環境產業集聚區”“河南省產城一體化發展示范集聚區”“河南省最具投資吸引力產業集聚區”“河南省AAAAA級最佳投資服務金星獎”等榮譽稱號和獎項。開發區聚焦服務效能,持續優化營商環境,國內首創“企業家暖心工程”“兩不見面”全程代辦制度,推行“企業服務專員”制度、“駐廠服務員”制度和“三位一體”重點項目分包機制;開通問題反映直通車,建立問題化解機制和督查督辦機制,開辟服務企業快速通道,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務;為企業家量身定制“榮譽市民、優秀企業家”等6項企業榮譽和“云臺綠卡、培訓考察、健康療養、子女就學”等11項暖心禮遇,讓客商和人才在修武安心投資、放心創業、舒心發展。修武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人才施展才華搭建廣闊平臺、提供優越環境。2022年,修武縣出臺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30條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15條、金融高質量發展10條等一攬子政策,首創“整縣打包”用電,被省政府通報表揚,為企業退、減、緩、降稅費5.1億元,兌現企業各類獎補資金4163萬元,累計發放小微企業貸款28.5億元。扎實開展“萬人助萬企”活動,為23家企業解決用地、環評、審批等事宜107項,營商環境評價居全省第51位,前移23個位次。全年共引進項目105個,總投資194.6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11.7%、9.4%,75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落地,52個項目開工建設,43個項目正式投產。全縣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6家,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超過70%。全縣新增市場主體6775戶、同比增長31.09%,增速位居全市第一。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2.95%,增速位居六縣(市)第一。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2.5億元、同比增長5.3%,增速位居全市第一。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78.2億元、同比增長4.1%,增速位居全市第一。
建國初期,修武縣是一個貧窮單一的農業縣。由于兵、荒、蟲、旱、水災頻繁,農業產量低而不穩。建國以來,為改變農業落后面貌,歷屆縣委、縣政府組織領導全縣人民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,連續多年奪得“紅旗渠精神杯”,并獲得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縣等榮譽,促進了農業持續穩定發展。特別是近年來,在國家免除農業稅等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推動下,在實現了小麥千斤縣、高產噸糧縣的基礎上,大力發展特色農業、綠色農業和旅游觀光農業等高效農業;積極發展現代畜牧業和特種養殖,進一步增加了農民收入,提高了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,鞏固了農業基礎地位。2022年夏糧單產再創全國新高,最高畝產達981.1公斤。
城在綠中,人在林中,翠綠披修武,古縣綻芬芳。近年來,修武縣委、縣政府堅持城鄉統籌發展,著力改善群眾生活環境,積極打造“生態宜居城”、“旅游服務城”,成功創建了焦作市第一個國家衛生縣城。同時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目標,積極開展太行山綠化、生態廊道建設、農業林網完善和村鎮綠化等工程,在城區外圍形成了以豐收路、云臺大道、幸福路、青龍大道高標準綠化帶為主線的綠色環城公園,在城區內部形成了以主次干道、背街小巷綠化和高密度游園綠地為點綴的綠化格局,進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,提升了城市品位。一大批城建項目陸續建成,成功打通了健康路、為民路等“斷頭路”,投資改造背街小巷,城區路網形成了“七縱八橫”格局。完成照明里程118.5公里,鋪設天然氣管線1937公里,城區燃氣普及率達98%,鄉村燃氣普及率達71.43%。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83.9%。大力實施城中村、老舊小區改造,完成運糧河黑臭水體治理和生態改造,規劃建成運糧河公園、寧城公園、七賢公園、幸福公園等公園綠地28個,初步形成了公園環繞、游園綠地點綴、綠色林帶相連、城在景中、景城融合的生態園林格局。城區綠化面積達397萬平方米,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8.14平方米,綠化覆蓋率達44.2%,綠地率達39.7%。 開發建設了山水文苑、森林半島、碧桂園星薈、云臺官邸、水岸嘉園等住宅小區以及運河麗景、水岸嘉園、清苑小區等安置小區,人居環境顯著改善,全縣城鎮化率達到54.86%。
????修武縣不斷加大民生投入,群眾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。投建了韓愈小學、市民服務中心、醫養中心、婦幼保健院、傳染病房樓等一批重點民生項目;學校改廁模式受到教育部肯定,并作為“廁所革命”樣板工程向全國推廣;社會治安、信訪維穩、安全生產等形勢持續好轉,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。2022年,城鎮居民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6613元、22746元,同比分別增長3.1%、6.9%。